技術文獻
技術文獻
在固相標記免疫測定中,非特異性吸附是指將抗原/抗體結合在固相載體上的過程中,固相載體表面不能被抗體/抗原完全覆蓋,操作中過程中加入的血清標本以及酶結合物中的蛋白質也會部分的吸附于固相載體表面,這種吸附無特異性(檢測時抗原抗體的結合是特異的),所以稱之為非特異性吸附。
在ELISA中,非特異性吸附是值得注意的問題,如果抗原或抗體純化不過關,產生非特異性吸附是實驗操作中無法避免的。但是,即使抗原抗體的純化達到一定水平,還是有可能產生非特異性吸附。例如塑料載體表面的吸附,為了避免非特異性顯色,需用含Tween20的PBS或生理鹽水作為洗脫液,吐溫(Tween)就是指聚氧乙烯去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為非離子型的表面張力物質,常作為助溶劑。根據它與聚合物所結合的脂肪酸種類不同而進行吐溫編號,結合月桂酸的為吐溫20,結合棕櫚酸的為溫40,結合硬脂酸的為吐溫60,結合油酸的為吐溫80。在免疫酶技術中常用含吐溫20的PBS作洗滌劑或作稀釋樣品和酶標抗體(抗原)之用,它的洗滌效果要比牛血清蛋白溶液(0.5%)好,具有減少非特異性吸附和增強抗原抗體結合的作用。吐溫20的使用量一般在0.06%-0.1%.有學者認為,Tween20還有增強特異性反應的作用。另外,檢測血清和酶標記抗體用含0.5%-1%牛血清白蛋白(或0.1%白明膠)稀釋也能得到增強特異性吸附的作用。樣品首先用稀釋的健血清孵育,也有助于去除非特異性顯色。除此之外,反應的時間和掌握反應劑最適濃度,也有助于克服非特異性吸附。反應一般需4~5h(25℃),如要減少反應時間則可升至37℃,雖然反應溫度為37℃時對靈敏性和準確性稍有影響,但是減少了保溫時間(需2~3h),對結果影響并不大,因此,37℃被經常采用。酶標記抗體的濃度太高,易出現假陽性;太低,則不靈敏。所用待測樣品、酶標記抗體和抗抗體的最適濃度,通過實驗才能獲得。
- 上一條:細胞裂解液是變性的還是天然的?
- 下一條:ELISA試劑盒是不是抗原越多OD值越大呢